验光技术课程标准 .doc
《验光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验光技术》
课程代码020199
适用对象 眼视光技术专业(成人教育)
适用学期 第3学期
建议学时60学时
建议学分4学分
一、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该课程按照实际岗位验光工作过程来序化常识,以实际应用中屈光问诊、视力检查、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及老视验光等检查流程先容和常用技术方法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验光技术基本原理和相关仪器设备结构原理学习为辅,将理论常识与实践常识整合,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二、课程定位
验光技术是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根据眼镜验光员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选取教学内容,依据眼镜验光员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屈光问诊、眼部检查、电脑验光、检影验光、主觉验光、老视验光和屈光不正的处理方法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前续课程主要有《眼科学》《眼镜光学》《眼屈光学》后续课程主要有《双眼视觉检测》等,该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根据眼镜验光员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选取教学内容,依据眼镜验光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屈光问诊、眼部检查、检影验光、主觉验光、综合验光仪的检查方法;掌握老视验光和屈光不正的处理原则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二)具体目标
1、常识目标
掌握问诊的方法、咨询技巧及处方书写要求。
掌握视角理论、视力表相关概念与使用方法、掌握视力检测结果分析方法,掌握外眼常规检查程序。
掌握检影镜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掌握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掌握镜片箱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流程;
掌握电脑验光仪的基本原理;
掌握角膜曲率计的结构原理;
了解主视眼的成因和对验光的影响;
掌握处方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掌握老视的定义、临床表现、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
能按照规范流程问诊患者,能为不同患者开展视力咨询,能正确书写客户资料。
能够准确测量裸眼及矫正视力,能够进行视异常分析,能够观察眼附属器是否异常及对验光配镜的影响。
能够使用检影镜,为患者进行屈光不正的检查;
能够使用综合验光仪,为患者进行主觉验光;
能够使用镜片箱为患者进行主觉验光;
能够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
能够使用角膜曲率计,测量患者角膜散光;
能够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老视的检查;
能够通过检测识别主视眼;
能够开具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处方。
3、素质目标
要为一名合格的眼镜验光员,在兼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爱岗敬业是作为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对待患者,态度热情;对待同事,谦虚好问;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爱护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做到常查常新常维护。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学习情境 (工作任务、项目、模块) | 应知目标 (常识目标) | 应会目标 (能力目标) | 应知 鉴定 标准 | 应会 鉴定 标准 | 教学时数 |
1 | 问诊、咨询 | 掌握问诊的方法、咨询技巧及处方书写要求。 | 能按照规范流程问诊患者, 能为不同患者开展视力咨询,能正确书写客户资料。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任务,提交实训项目报告。项目考核 | 4 |
2 | 眼的初步检查 | 掌握视角理论、视力表相关概念与使用方法、掌握视力检测结果分析方法,掌握外眼常规检查程序。 | 能够准确测量裸眼及矫正视力,能够进行视异常分析,能够观察眼附属器是否异常及对验光配镜的影响。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任务,提交实训项目报告。项目考核 | 10 |
3 | 检影验光 | 掌握检影镜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 能利用检影镜,为患者进行屈光不正的检查。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任务,提交实训项目报告。项目考核 | 10 |
4 | 客观验光 | 掌握电脑验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角膜曲率计的结构原理。 | 能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能利用角膜曲率计,测量患者角膜散光。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项目考核 | 10 |
5 | 主觉验光 | 掌握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掌握镜片箱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流程。 | 能利用综合验光仪,为患者进行主觉验光;能利用镜片箱为患者进行主觉验光。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任务,提交实训项目报告。项目考核 | 10 |
6 | 老视验光 | 掌握老视的定义、临床表现、矫正方法。 | 能利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老视的检查。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项目考核 | 6 |
7 | 处方原则 | 主视眼的成因和对验光的影响;处方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 能通过检测识别主视眼;能开具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处方。 | 课堂提问、课后作业 | 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任务,提交实训项目报告。 | 10 |
合计 | 60 |
五、教学设施
(1)多媒体教室,用于集中讲解。
(2)验光实训室,设施齐全(具备: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角膜曲率计等),能满足验光技术课所有项目开展的需要。
(3)与宝岛眼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教学团队由“双师”结构的教师组成,保证了教学效果与质量。
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的运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模拟患者制度”,每个人都做医生,又做病人,成为一种制度。列入平时实践课的记分,刺激了同学的参与和互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让学生有病人的体验。从做病人的过程中感受验光程序,感受病人的视觉变化,更有益于掌握验光技术。
(2)教学手段:电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倡导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
七、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建议
为更好地将与验光员职业岗位相融合,教材的选用主要测重与行业企业的结合。
主要参考教材:
眼镜验光员培训教程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验光技术 刘晓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时在2008年编写了校内实训讲义《验光技术》,2009年与宝岛企业共同编写了校企合作教材《验光技术》。
八、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理论考核占全部成绩的60%。实践考核内容相当全面,涉及验光操作流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操作、检测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等。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40%,同时规定:实践技能操作不合格者,整门课程不合格。
九、师资条件建议
专任教师要求:双师型教师
兼职教师要求:实践工作经验丰富
十、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撰写主要执笔人:黄建峰
本课程标准审核人:朱剑荣
本课程标准建设团队:黄建峰、李童燕、许金铎、奚毓敏、丁鸣(企业)
第